一、“诈骗”的概念
诈骗,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、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款
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
二、诈骗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:求助诈骗、中奖诈骗、电话或短信诈骗、购物诈骗、QQ诈骗等。
三、诈骗案件的发案情况
2015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59.9万起,造成经济损失约200亿
元;2016年,仅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就达28.7万起,造成损失80余
亿元。我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力度,去年6月
以来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万余起,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2万余
名,捣毁诈骗窝点4000余个。今年4月以来,我国公安机关相继与肯尼
亚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、老挝等国家联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,共抓
获295名犯罪嫌疑人。(摘自: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.gov.cn 2016-08-20《公安部联手各国执法部门严打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》)
四、最新诈骗案典型案例
1、清华教师1760万是怎么被骗走的:典型冒充公检法诈骗( 2016年09月01日 08:32:50 来源: 北京青年报)
近日清华大学一名教师遭遇电信诈骗被“卷走”1760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涉事清华老师遭遇的是典型的“冒充公检法”电信诈骗。
这种骗术的第一步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。诈骗者往往自称公检法人员,有些诈骗者还拥有“配套设施”,比如通过改号软件篡改电话号码的来电显示,将其改为公检法电话的号段,然后“自信”地让市民拨打114查询,增强信任感。(所谓“伪基站”,是通过短信群发器、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搜取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,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,冒用他人手机号码,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、广告推销等信息。 )
随后骗子开始“秀演技”,通过“话术”声色俱厉地告诉你已经涉嫌违法犯罪,理由有涉嫌洗钱、包裹藏毒等,有些理由甚至是电卡欠费、信用卡透支、车辆违章等。
诈骗者会要求受害人协助调查,甚至恐吓受害人已经被通缉。当诈骗者认定受害人已经完全落入圈套后,便开始最后一个阶段,要求受害人将涉案钱款转入指定账户或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,供“公检法”调查,并号称只有这样才能自证清白,或者要求受害人说出转账时需要的动态短信验证码。
警方针对电信诈骗很多时候也只能在案发后介入调查。由于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在侦破上存在很多阻力,很多诈骗分子隐身国门之外,甚至游走在数个国家之间,即便是很多时候抓住了嫌犯,被骗的钱财却很难全部追回。
2、山东一18岁准大学生被骗9900元学费
齐鲁晚报临沂8月23日讯(记者高祥) 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
生近日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,被骗走9900元学费。
8月19日下午4点半左右,有个陌生手机号码打到受害人徐某某同学
母亲李女士的手机上,对方声称有一笔助学金要发给徐某某同学,当天
是最后一天。因为之前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,徐某某同
学信以为真,就按对方的要求赶到附近一家银行,通过自动取款机领款。
根据徐某某同学之后的叙述,她通过自动取款机操作后并未成功。
对方得知她带着交学费的银行卡后,要她取出卡上的9900元,把钱汇入
指定账号,对方再把她的9900元连同助学金2600元一起打过来。毫无戒
备的徐某某同学按照对方的说法操作后,再与对方联系,没想到对方手
机已经关机。
3、“免费WIFI”的安全警示
2015年央视3•15晚会上有一个关于“免费WIFI自拍照“试验,现场的观众用自己的手机自拍后发送到自己的朋友圈,结果被多在“免费WIFI”背后的网络黑客“成功”获取自拍者的相关信息,如,网络邮箱号码,邮箱密码,手机号码等等私密信息。那么,你在“免费WIFI”环境下,不是玩自拍,而是操作“手机网上”银行业务,那么你的银行账号、密码还会安全吗?
案例分析及总结:如今,WiFi覆盖的区域不断扩大,我们在使用“免费WiFi”的过程中,可能节省了一点流量,但我们大量的私密信息却被嫌疑人秘密窃取了。在此提醒同学们,在公众场合,不要使用“免费WiFi”,要使用有密码的WiFi,尽量使用信用度高的商家提供的有密码的WiFi。在用手机收发邮件或登陆网银操作时,要关闭手机的WiFi功能,使用手机的流量进行操作,这样会更加安全。
四、大学生如何有效防范诈骗案件
(一)预防校园诈骗案件四要点
1、谨记“贪便宜、吃大亏”;
2、学会换位思考,“免费的午餐背后是什么┉”;“把对方换做你, 你会这样做吗?”;
3、遇事冷静“三分钟”,善思慎行,“不打无把握之仗”;
4、三“问”而后行。“三问”即问亲属、问老师、问同学。问是咨 询,通过交流,实现信息的交换。
(二)大学生防范诈骗案件需要具备的六种意识
一要树立“贪便宜、吃大亏”的心理意识;
二要树立保密意识;
三要有正确判断的意识;
四是要有规则意识;
五是要有耐心、细心做事的意识;
六是学会沟通、交流,要有组织意识。